1.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
当代心理学把老年期看成是人体发展的一个阶段,年老是个发展过程。年老过程的生理变化始于青春期。20岁左右,人脑的细胞总数、重量和容积是一生中的顶峰,此后就开始了退行性变化。脑细胞总数每天约减少10万个,脑重量每隔3~4年下降50克,脑内脂肪沉积,脑血供应和脑糖代谢率也逐渐下降。脑生理开始退行性变化时,人的智慧正在发展中,30~50岁积累了丰富知识和经验,甚至老年期以后仍能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因此,年老过程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2.心理活动的层次
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内容。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社会性而言,可分为不同层次。凡是与生理变化制约较大的心理活动均属低层次,而与社会性关系较紧密的是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在年老过程中,低层次的心理活动常发生变化,而高层次心理活动则较少变化或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这是老年期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3.智力与感知觉
老年人低层次感知觉常随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有所减退,主要表现为感知觉变得迟钝;但有足够强的刺激和从容不迫地去体会外界变化时,健康老人的感知能力尚能适应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年老过程中并不发生衰退;与语言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有关的高级能力在年老过程中不但不下降,反而会增高,这决定于他们是否善于学习和动脑。
4.情感与情绪
由于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低层次情绪反应,随年老过程中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可出现某些不良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或相反的易激惹性。然而人类的高级情感,如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义务感往往随年龄增高、经历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增强。这是老年人心理变化的良好方面,也是社会尊敬老人传统的心理学基础。
5.社会动机与本能需要
动机是一种意念或愿望,它能引起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以满足一定的需要。经典的动机心理学强调,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它以躯力的形式激励着行为。某些现代心理学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许多层次,与生理需要有关的动机属低层次,进入老年期以后本能需要就会降低;而与社会和精神的需要有关的社会动机并不随年老过程而降低。
6.意志行为与简单反应
由动机所引起的行为是意志行为,外部物理刺激所引起的直接运动反应称为简单反应。在年老过程中,简单反应的速度变慢,反应的准确性降低;老年人的意志行为,特别是社会动机所制约的行为并不随增龄而降低。
7.老人个性变化的社会制约性
个性也称为人格,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兴趣、爱好、倾向性、价值观念等都是人格或个性的组成部分。老年人个性的变化与社会有着紧密的制约性,在经济不发达、文化和社会制度比较落后的社会中,老年人随体力不足、活动范围缩小和社会地位下降而逐渐变得孤独、退缩、古板。相反,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即使抱病于卧室中的老人也能得到广泛的社会信息,与社会发生不同方式的联系,他的兴趣、爱好仍能得到适当满足。因此,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个性并不发生显着改变。
免责声明:本站属于非盈利网站,部分图片、文字、视频、音乐均来源于公开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展示服务,转发/分享的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目的仅供免费学习交流。本站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发表的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有侵权信息或用词不当的地方,请及时联系博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91健康网 » 中老年人心理变化有哪些?老年人心理功能变化一般规律